三下乡实践感悟:峥嵘红路,薪火

来源:   阅读:150096       时间:2022-08-04 09:01:43

武汉东湖学子三下乡实践感悟:峥嵘红路,薪火赓续

2022年6月29日,为感悟红色文化、触摸红色记忆、赓续红色精神,武汉东湖学院红色学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麻城市,走访麻城烈士陵园、乘马会馆及革命旧址,以脚丈量革命征程,以实地行动探求革命精神,追溯峥嵘历史,共踏红色之路。

禹贡之域方圆大地,人杰地灵千年沧桑。千百年前的种子落入尘埃,历经千百年数不尽的骇浪,终得一见。推开博物馆的大门,右脚腾挪着左脚将故事的扉页缓缓翻开,以一种古老碰撞现代的仪式轻轻叩响定格的历史。没有兵刃交接之恢宏气焰,没有铁蹄铮铮,我的目光却是如暮秋的凝重深深的滑过每一块稍作停留的钟摆,随之在心头刻下阵阵回声。铜鼎、龙纹将军罐、山水瓶……盘曲依附的青花、锈斑以一种静默的方式告诉我麻城历史的沉淀,唐宋元明几朝风云翻涌,在文化漫漫长路上我似乎寻迹到了红色基因的滥觞。千百年的种子在先民的血液中生长出精神的根脉;千百年后的今天,精神之种一路摧枯拉朽活跃在我们心中,这是劳动之种、奋进之种,是灿烂华夏文明的结晶,更是深入骨血的家国山海情。文化途径苦难,苦难孕育辉煌。

峥嵘岁月中流击楫,大别忠魂身为国殇。一个民族光荣的振兴,离不开壮士的奉献;一个民族屈辱的洗刷,离不了烈士的身躯。闵集三代人的破棉衣坑坑洼洼布满岁月的痤疮,布满一个年代层层沉淀的艰辛。一件棉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,是落后与挣扎,是抵抗与不屈,是千千万贫农夜以继日守候的初心,也是千千万人民夜以继日守候的憧憬,红色的路从这里开始延伸。求生埠口,六安坡前,一张张黑白照片定格在相框里,但流动的是历史。麻城烈士陵园建于1987年,主要建筑有黄麻起义纪念碑、王树声纪念馆、革命烈士纪念碑以及陵园。团队一路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了黄麻起义纪念碑前,纪念碑矗立在四季长青的松柏丛中,预示着革命先烈的光辉永不磨灭,我们庄重的在纪念碑前怀着敬重与崇敬之情默哀三分钟。权且深思,看今朝河清海晏、江河安澜,而在这每一个波澜不惊的岁月里都承载着沸腾的革命记忆。一草一木忠魂,一山一石丰碑,李硕勋、王树声、赵炳伦……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染尽江河寸土开太平画卷,历史不会忘记,人民群众不会忘记,当代的我们更不会忘记。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铸就了以坚定信念、求真务实、一心为民、清正廉洁、艰苦奋斗、争创一流,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。

二十六将将出乘马,三条半枪闹革命。乘马会馆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之一,中共乘马第一个党支部于1926年9月9日在这里成立,乘马区农民协会及农民自卫军长期在此开展工作。一个小小的乘马岗乡出了26名开国将军,他们用热血为中国革命画卷增光添彩,用青春书写了将军乡的旷古传奇;金刚台上妇女排,巾帼红军担大梁。三年的游击战争,金刚台上的妇女排,这支党领导的红色娘子军,“天当房、地当床,野菜野果是食粮”,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,创造了鄂豫皖游击战争的奇迹。

死为鬼雄,笑樯橹灰飞烟灭;魂掀骇浪,看大江云乱石崩。青山不老,绿水无忧。是革命烈士们用炽热的鲜血换取了国家的安宁与太平。试想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历经风雨而锐气不减,千锤百炼的斗志更坚?正是这千百年的种子孕育的中华魂、民族魂。是他们在狼烟四起中横刀乘马,是他们在鞑虏肆虐时杀敌卫国,是他们在民哀国殇之时挺起了民族的脊梁!

日新月异,百转流光。雕刻在石头上的记录,可能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,但镌刻在大家头脑中的记忆,却会永远清晰。精神文明的种子已然在我们心中,新时代的号角已然在吹响,不忘先烈,铭记历史,勿忘初心,继往开来。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,忆往昔峥嵘岁月稠,惜今朝盛世江河平,踏红色道路再出发,续精神薪火燃明灯,以一个团队的名字,以一个个体的名字,做精神的回声!

(通讯员 陶雯琴)


THE END
本文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淮北之窗的观点和立场。

相关热点